LOT 307 乔晓光 1994 大平原 布面油画
Viewed 13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06×150cm. 41.7×59in.
背签:《大平原》150×106 公分 1994 年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 乔晓光 乔晓光于 1957 年 7 月出生,河北人。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副主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原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研究、油画、现代水墨、现代剪
纸多媒材艺术创作及教学。乔晓光 1982 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八五美术新潮时与朋友
创建北方青年美术家群体“米羊画室”,主张立足本土民间艺术,并融合中国古代传统和西方现代艺术去探索艺术的现代性,
在此期间他以油画《玉米地》系列及现代剪纸系列为标志影响了一代画坛。1988 年乔晓光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研
究生,1990 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持之以恒的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研究和社会实践,留校任教至
今。40 年多来,乔晓光长期关注民族民俗文化和民间社区文化传承现状,他于 2002 年 5 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国内首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03 年 1 月联合北京高校创立国内首个“青年文化遗产日”,主持中国民间剪纸申报等一系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教育传承项目,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并获奖。2006 年获得“民间守望者”提名奖并于同年入选中
宣部 " 四个一批人才”。
《大平原》创作于 1994 年。可以看出他早年的绘画吸取了西方近代美术的技法,是具象表现主义的风格。乍一看画
面似乎只有红绿二色,但仔细观察,却有不同色阶的红、绿、橙、黄、紫、蓝、白等等复杂的色彩穿插其中,色彩虽多但
不显杂乱,反而构筑出了一种在灰调背景下的和谐。占了画面四分之三的平原景观与窄窄的傍晚天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视
觉对比,绘画油彩的层次感很强,作家下笔中杂乱中又带有秩序,无论是倒伏的作物还是挺立的树木,都用短促的笔触将
其点绘着表现出来;远山之外的天空夕阳已至,艺术家并没有用颜料将天空完全铺满,而是刻意赋予画面一些写意般的留白。
在现当代艺坛,乔晓光是一个独特案例。他是把民间美术与现当代艺术成功地完美融为一体,并呈现出全新视觉面貌
的创作的艺术家,这与他常年投身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有极大关系。他将人生最黄金的时间献给了民
间艺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然后才是他的艺术创作。所以以世俗的眼光打量乔晓光,他的确不在当代艺术的中心
位置。他将自己的艺术创作悬于民艺研究之外,却更直接触摸艺术的本源,也从未停止过他的艺术实践。1982 年乔晓光从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衡水,在那里他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武强民间木版年画,由此开始与民间艺术
结下不解之缘,1984 年他受陕北剪纸的启发开始剪纸创作。1985 年他创作了他的油画代表作《玉米地》,这也是他最为
出名的典型绘画题材,在那一时期成为了他的个人符号,至今偶尔仍有人称他是玉米地艺术家。八五新潮过后,并不同于
其他年轻的艺术家远赴海外求学,乔晓光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找到了他的创作根基,高粱、油葵、羊、太阳鸟等都成为他笔
下最常出现的形象,用表现主义般的手法释放着原始的生命冲动,渐渐的在研究和生活实践中,他将自己的创作母题丰富
到近 20 个。几十年来,乔晓光不是坐在书斋里“述而不作”,而是迈开双腿,行走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之上。他是一个勤
奋的实践者,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无数的乡村院落和一个个遥远的边疆少数民族村寨,心怀央美三代的人文理想,他
致力于将殿堂中的艺术与乡间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延续人民的文脉,为民族文化的复兴重塑自尊与自信。
Preview:
2021年12月4日-6日 上午10:00-下午7:00
Address:
北京伯豪瑞廷酒店 五层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