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034 苏新平(b.1960) 2010年作 奔波的人 布面油画
Viewed 2765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50×150cm
出版1.《悬而未决—苏新平作品》,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2.《从超现实主义到自动主义 : 苏新平艺术中的母题、 自述与解释》,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p.148;3.《苏新平:我是这样一路走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 签名:苏新平2010 说明 展览1.悬而未决—苏新平作品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3;2. 从超现实主义到自动主义—苏新平艺术中的母题、自述与解释展览,北京798新绎空间,北京,中国,2014;3.学院新艺术—第一季画展,深圳罗湖美术馆,深圳,中国,2014;4.“1:1计划”系列首展—苏新平:我是这样一路走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中国,2015;5.CHINA 8 —莱茵鲁尔区中国当代艺术展,杜塞尔多夫北威州论坛美术馆,杜塞尔多夫,德国,2015。说明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前夕,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LED大屏播放了六位中国艺术家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美国时间2016年8月3日—2016年8月9日,每天20次从清晨到夜幕高频率展播,与里约奥运同在美洲的六位艺术家分别是:崔国泰、吕山川、苏新平、王易罡、王华祥、张峰。成长于人烟稀少的高原地区,苏新平养成了比较内向的性格,对人对事包括看待世界的角度也与常人不同。他曾在部队中担当放映员,一年里有一半时间是奔波在各地域的边防连队。内敛的性格与早年奔波的经历产生了化学反应,使得苏新平常常思考何为生活状况的真实。自1994年起,苏新平开始画那些纵身跳入大海,脸上挂着大笑干杯以及极速行走互相缠斗的人,“欲望之海”和“干杯”系列便是这个时间段的创作,作品流露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明显的辨识度,使得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艺术品市场中极为抢手。1995年创作的《生命之树》是苏新平艺术的重要转折点,其画面中众多人物高举双手,仰望天空,原有的个体沉思转变成集体的呐喊,不免让人思考起现实中盲目争取与集体式的狂热。2008年,苏新平因其商业反响大过艺术界的反响,他不禁自我怀疑,并重寻其创作初衷。《奔波的人》(LOT8034)便是艺术家这一时期的重要节点性作品,如苏新平自评,“这张《奔波的人》就已经抛开了很多东西,与前面的对比,你就可以看到,走的方式也比较自信了。”本作以大面积的红色为底,画面中的人物贯穿整个画布,疾步向前,似走似跑,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之下,似乎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思考,亦或是对商品社会中集体行为的批判。在一主题下,苏新平又拓展出《守望者》《沉思着》《晴朗的天空》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中,巨大的人物贯穿整个画面,或脚踏大地的疾行,或是将身躯嵌入蓝天,仰望未知的天空。2020年,悦来美术馆“六个盒子”展览展出了《行走的人》一系列作品,就包涵了对此次拍品《奔波的人》重新诠释后所创作的四组雕塑。它们是如同阿甘式的奔走之盒,四组大型雕塑充满着动态与力量,紧张与迷茫,希望与失落,人物面前的镜子不禁让人感叹这些人物以如此坚定的步伐向前奔走,但走向的却是无法通往的远方。镜子的使用也是对理想失落的幻想与断裂现实的残酷隐喻。 苏新平的作品融入了民族基本特征且大多数的形象都处于奔跑或行走的状态。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说他的作品不仅仅表达了蒙古民族的特点,更是借用现代人从边缘环境来到大都市生活的不适之感,表达我们生活在都市紧张,压抑,看似平静的精神状态和荒芜冷漠的距离感。苏新平说做艺术的,都是快自杀,快活不下去的人,骨子里的悲观。他永远处在悬而未决的状态,但很享受永远处于不踏实的状态里。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和他作品中漫无目的奔走的人何尝不是苏新平的自我追问:在一个大转折的时代,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
Preview:
2021年3月29日-30日
Address:
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L2 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