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232 吴冠中 1989年作 春趣 镜框 设色纸本
Viewed 1603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69×46cm
出版:《中国艺术》1993年1月 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22页。 题识:吴冠中。一九八九。||钤印:荼 |说明:此幅吴冠中的园林将形式之美与优雅的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吴冠中众多抽象画中的一幅佳作。大量线条的运用使画面极富东方神韵,运笔并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笔锋和顿挫。近景假山怪石崚嶒,画中假山以线条勾出,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等的组合,雅致大方,显得玲珑剔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星星点点的彩墨绘出的象征意味很浓,遐想空间很大,若柳条婀娜摇曳,又似婆娑多情。潭中的游鱼以简练的笔触勾勒,掉尾生涟漪。远景的亭台楼榭,彩墨点出了的游人交织,似在观鱼。画中动静相宜,线条,墨块组合成的构图流畅、明快、飘逸。|吴冠中常以江南水榭为题材作画,“园林”一直是这位江南之子难以割舍的情怀。其笔下常常将中国的意境美和西方的形式美完美结合。此作以线条、墨块写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又以彩墨点出交织穿梭的游人,画面极富东方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聊聊数笔,江南清丽娟秀的情调便跃然纸上。吴冠中不仅创造了中国艺术市场的一大奇迹,也书写了中国当代美术史的一段传奇。||1.中西互融的当代美术开拓者|吴冠中在中国当代美术的独特进程中,独树一帜。他以“油画本土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开拓者和领袖。吴冠中在水墨和油彩之间的自由转换,是他于中西艺术间跨界的结果。吴冠中求学时代,便中西兼修。1935年,他本已就读“浙江大学工业职业学校”,因军训时痴迷于“国立杭州艺专”前所未见的图画和雕塑,遂考入该校“从头学起”。该校由主张融合中西的林风眠创办,不同于其他学校国画与西画分立,将两个画种容于绘画一系之中,使吴冠中得以油画和中国画兼攻。不过,吴冠中对西画更为倾心。在那里,他受教于林风眠、吴大羽等欧派教师,并爱上了当时国人完全陌生的塞尚、梵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等西方现代派画家。1937年日军侵华,“杭州艺专”向后方撤离途中,国画与西画分系。希望“鱼和熊掌兼得”的吴冠中一度转入国画系,但很快感到国画难以发挥色彩效果,又转回西画系。1946年底,他考取战后教育部的首批公派留学生,次年入读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与油画更为亲熟。||后来职业生涯的周折无奈,让吴冠中独辟蹊径。||1950年,吴冠中谢绝老师的挽留,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然而,由于他的创作观与当时为政治服务的“写实主义”相悖,他喜爱的现代派艺术是被反对的“资产阶级形式主义”,1953年,他被调往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水彩等纯技法课,1955年,他又调往北京师范大学。因为与主流格格不入,至1950年代末,他完全放弃了“用艺术震撼社会”的初衷,不再描绘现实人物,彻底投入到“被瞧不起的、不能为政治服务”的风景画。与当时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创作相比,他的风景油画充满了激情。吴冠中的绘画,开创出富有中国特色和传统精神的新途。吴冠中不赞同“油画要姓油、国画要姓国”,通常看来泾渭分明的油彩与水墨,在他那里彼此融通。批评家贾方舟说:“吴冠中的艺术不易以画种区分。因为以吴冠中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实际操作,他面对的艺术客体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所使用的媒介材料。”1980年代,他在油画中的意象化表达,已经把油画的本土写意精神推向新的高度。至1990年代,他的作品古今技法任意而为,中西界限日益模糊。他在油画中植入中国水墨基因,又在水墨中融入西方现代造型观念。他立足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会点上,为读者建立起崭新的审美品格和审美趣味。||2.中国画坛的最后一位大师|新时期以来,吴冠中是突破美术僵化模式的先锋,是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旗帜。在197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现代主义是中国美术界摆脱禁锢、争取创作自由的有力参照。吴冠中作品中独有的唯美意识,对长期不讲审美、只讲政治的中国美术,产生了强烈的批判意义,也最先具备了前卫倾向。1978年,中央工艺美院为他举办回国后的第一次个展,第二年,中国美术最高圣殿:中国美术馆为他举办个展。他强化形式的风景油画,与流行的深刻社会主题完全绝缘,令人耳目一新。该展览在北京结束后,又受邀到多个省份巡回,他本人随展览到各地举办讲座。|随即,吴冠中在《美术》杂志连续发表了大量激进观点。||现代美术的核心“形式美”,是中国艺术几十年的禁区。1979年5月,《美术》刊出吴冠中的《绘画的形式美》一文,因最早公开谈论形式问题,引起美术界强烈反响。1980年3月,吴冠中在《美术》发表《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的研究》一文,指出人体美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10月,他在《美术》发表《关于抽象美》一文,阐述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1981年3月,他在《美术》发表《内容决定形式?》一文,直接否定“革命现实主义”美术的创作公式,强调形式美的独立性。文章直接否定了高悬于画家头上的“主题先行”理论,迅速引发关于形式问题的激烈辩论。吴冠中为争取艺术自由所力倡的“艺术标准第一、政治标准第二”,成为葬送“文革”极左美术的里程碑,他从形式角度公然推崇现代主义艺术,对1980年代中期的“新潮美术”起到了引导作用。||1990年代,吴冠中又针对中国画的“笔墨论”直抒己见。1992年3月,他在香港《明报》发表《笔墨等于零》一文,深入中国画传统内部、对其核心体系重新审视。5年后,该文转载于北京《中国文化报》。他作为中国画创作成就不菲的画家、对中国画学颇有研究的学者,掀起了美术界的又一轮持久论争。||吴冠中以他在风口浪尖的数次直言,成为中国美术界的风云人物,他从1990年代起殊荣频至。||1991年7月,法国文化部为吴冠中颁发“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1992年3月,伦敦大英博物馆首次为中国在世画家办展,推出“吴冠中:一个20世纪的中国画家”。1993年11月,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为他举办“吴冠中水墨新作、油画及素描展”。1999年11月,中国文化部破例为在世画家举办个展,推出“1999吴冠中艺术展”。2002年3月,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的第一位中国籍“通讯院士”,该项荣誉被称为“艺术界诺贝尔奬”。2003年12月,中国文化部为吴冠中颁发“终身成就奬”。||吴冠中在中国绘画从艺术圣殿走向大众广场的当口,成为最后的大师。如同批评家黄苗子所说:“正如欧洲现代艺术没有、或不可能再产生毕加索一样的权威,今后的中国,也不可能在吴冠中之后产生艺术偶像”。吴冠中在中国绘画现代化的潮流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审美心态,这是他日益造就海内外市场神话的充分理由。|—节录自《吴冠中的美术史意义》
Preview:
2016年6月2日-3日
Address:
北京昆仑饭痁二层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2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