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112 清乾隆 白玉雕兽面纹斧
Viewed 158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14.3cm
款识:“调字二十三号”款 |说明:此白玉仿古出戟斧之形模仿盛行于商周的青铜礼器“钺”之造型,“钺”在当时是被看做权力的象征,《说文》中解释:“戉,大斧也。”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引:“钺,王斧也。”《尚书》曾载“王左权黄钺”。斧型佩始于战国,盛于西汉,明清之时,尚古之风盛行,遂将其改为小型配饰,依其旧意并加饰新法,别具韵味。|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斧有裁断明辨之意,斧形佩往往寓意明断是非,当机立断,不畏迷惑,不优柔寡断之意,由此寓意引申,斧形装饰还为帝王章服所采用,是为十二章之一的“黼”,即为明断是非,兼听亲贤的意思。此斧以白玉为材,细腻润泽,底部略有黄沁。上端宽而有刃,以商周青铜兽面纹饰为蓝本,仿效西周玉斧造型,间以工匠之创意。切磨平整,细腻光洁,勾勒纤秀,既华美绚丽,又排列妥贴,装饰效果极佳,具典型清代乾隆仿古繁缛奢华之风格,是工、型、用料的完美统一,突显皇家之风范。边缘有“调字二十三号”款,字体及刻法都极典型。|乾隆帝好古,尽人皆知,倡导复古、仿古,致仿古之风甚盛,曾有诗文曰:“和田玉来伙,巧制多纷如,渐欲引之古,庶其返以朴”。其强调玉器制作应向古器物学习,“玩物仍存师古情”,以求回归文明初萌时的状态,寻求朴素、精纯、高雅、有意涵的典雅风格。|此器为刻有千字文序号的乾隆款玉器,是乾隆朝宫廷制造的仿古玉器之一,此类器物均按千字文排序,调字系千字文中第三十一个字。编号用以分别器物存放的殿堂位置。据记载,此类编号玉器应有100余件,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几十件,台北故宫曾有类似器物展出,但不知其存量,故猜测应是清末有部分流散宫外,此件即为其中之一。|来源:法国华艺藏家陈士琦旧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维持战争所需,法国、英国和俄国政府都有组织输入了签有长期合同的中国劳工。法国雇佣的中国劳工只占到一战期间所雇佣的外劳工数量很小的一部分,观察家发现,被送到法国的中国劳工大部分都来自贫穷的农民家庭,特别是来自山东农村的贫困家庭。民国时期在山东的劳动海外输出公司(惠民公司),在此期间大量把山东地区的贫困农民工输出到法国作雇佣,陈士琦为惠民公司一经理,负责法国业务。
Preview:
2018年7月10日-12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三层 B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