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181 董其昌 (1555-1636) 行书临米芾《蜀素帖》册 甲戌(1634年)作 水墨纸...
Viewed 122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20×14cm×7 约0.3平尺(每幅)
题识:《蜀素》米书未宋朝法书第一,以其潇洒秀雅,虽坡公当雁行进也。甲戌夏六月识,八十翁董其昌。 题跋:1.思翁书本近翚瞿,此临襄阳诗颇露鹰隼,特以老年兴到之作,瑜不掩瑕,汪竹坪谓真迹,亦中泠石头澜于味者能之耳!吴文桂。钤印:子华书画(朱) 2.余生平所见文敏真迹不少,此册入目时未知其妙,玩索久之,其怒猊渴骥之意,犹存笔墨间,殆为文敏暮年所书无疑。道光四年八月之望,胡长庚观于就和轩。钤印:西户(朱) 3.香光晚年得米书三昧于蜀素一帖,尤为服膺,其遒逸雄秀之气有由来,是公寿八十二,此乃八十岁书作,笔似觉颓唐而遒逸雄秀之气更于颓唐处见之,将从前形迹脱化殆尽,其游行自在,而真气真神倍觉流动充满,洵无上神品也。甲戌五月下浣,春湖主人题。钤印:段晴川印(白) 4.董书人谓好处在熟,予谓好处在生,谓生后熟,熟后生者也,此书无所谓熟,并无所谓生,是能脱去生熟之迹,錬气归神,最神入化者,昔人有句云:诗到无人书处工,诗如是书亦如是,可为知书道也。丁丑阳月,春湖跋文。 5.按文敏八十一始以礼部尚书致仕,八十犹在位,则神明未衰可知此书淡墨渴笔,似有力不能胜之态,其出笔在有意无意间,神韵自流露笔墨之外,神而化矣,此境不易到也,予藏董书亦有数本,惟此为最晚之作,亦推此为绝妙之品。戊子六月初七日,浓阴大愁。七十七叟春湖挥汗记。钤印:段晴川印(白) 6.久病成废,兀坐无聊,偶阅此册,意兴犹勃,勃所欲书,前跋已尽岩,勿须赘也。癸巳新正,八十二叟春湖再记。钤印:椿寿老人(朱) 题签:1.香光临米襄阳诗,吴子华、胡城东跋。钤印:雨田(朱) 2.董文敏公墨宝,戊戌冬仲,雅宜斋珍藏。 钤印:玄赏斋(白)、宗伯学士(白)、董氏玄宰(白) 鉴藏印:云亭珍赏(白)、段氏春湖珍藏之印(朱)、春湖珍赏(朱)、汪恭真赏(朱)、崔克纳(朱) 跋者简介:1.吴文桂,字子华,张问陶、洪亮吉、陈嵩等诗书画友。张问陶有《题吴子华文桂就和轩时寓僧院》、《题吴子华小照》等诗,洪亮吉有《送吴文桂旋里诗》行草书轴。 2.胡长庚(1759-?),安徽歙县人。号城东居士,深于篆学,自秦、汉而下至程邃,无不逼肖入微。 3.段晴川(1812-1893),字文澜,号春湖,又号柳桥,河南温县人。书艺精深,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廷试第一。初授兵部七品京官,历官军机章京、职方司员外郎,浙江、山西、京畿等道监察御史,直至内阁侍读学士。 著录:1.《十百斋书画录》清初康熙年编,第二册辰卷84页,故宫博物院,2001年。 2.《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第104页,徐邦达著,香港中华书局,1974年。 3.《历代著录法书目》朱家溍编,第310页,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 4.《故宫退食录》朱家溍编,上册219页,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5.《介祉堂藏书画器物目录》朱家溍编,卷二第七页,紫禁城出版社。 6.《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徐邦达编,第12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7.《收藏家》1994年一期(总第三期)第32页,首博主办杂志社。 8.《中国文博名家画传朱家溍》第11页,文物出版社,2003年。 9.《萧山朱氏旧藏目录》第41页,紫禁城出版社,2014年。 10.《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董其昌》第282页,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11.《从临摹到创作:董其昌》第27页,金丹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 12.《董其昌行书技法40例》第29页,张青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年。 说明:此作经汪恭、段晴川、朱家溍之父朱翼庵递藏。 文敏墨妙出海岳 ——董其昌《行书临米芾<蜀素帖>册》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华亭(今上海)人。万曆十七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诏加太子太保,卒赐谥“文敏”,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自元代以来,赵孟頫精熟圆润的书法风格一直是书法界的主流书风。而董其昌则能自出机杼,博采众长,自古帖入手,其书风上追晋唐,直出二王,又能加以颜筋柳骨,融合以苏轼、米芾为代表的宋人“尚意”之笔法,最终自成一体。其书法平淡天真,潇洒自如,笔随心至,时人谓之“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董其昌还在自己的书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的概念,总结了晋、唐、宋三代不同的书法审美观,其“笔墨论”更是明确的提出了笔性、墨性对于书法创作的影响,时人认为其书法“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清代康熙皇帝尤其赞赏董其昌书法,认为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得力于康熙的提倡,清代出现了学习董其昌书法的热潮。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沈树镛自名“画禅室私淑弟子”,并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宝董室”。其外孙吴湖帆亦深研董其昌书画,并影响了近现代的张珩、沈剑知、徐邦达和王季迁等一大批书画鉴定名家。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米芾一生对书法用功极深,不仅集古人字之长处习练,又颇重体势,自谓“刷字”。董其昌认为米芾书法为宋人法书第一,且董其昌曾三次在米芾的代表作品《蜀素帖》(现藏台北“故宫”)上题跋,最后一次为“崇祯七年,岁在癸酉子月。申甫计偕入都门。再观于东华门邸中。一似米老重观研山。第无玉蟾蜍泪滴之恨。董其昌识。时年七十九岁。”此本诗册是董其昌临米芾《蜀素帖》中的两首诗作,一首为《吴江垂虹亭作》(其二):“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另一首为《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诵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牋书尽剪江波。”落款为甲戌年(1634),董其昌时年八十岁,离第三次题跋《蜀素帖》只有一年的时间,且两年后董其昌就去世了。因此,此本诗册可能是董其昌去世之前最后一次临写《蜀素帖》,非常难得。 细观此册可以看出,董其昌对米芾的书法风格有极深研究,他熟练掌握了米芾书法中的体势之变,字形外竦内稳,结体生动,肥瘦相宜;用笔丰富变化,正锋平稳,侧锋雄健,奇正相辅;用墨浓淡互补,枯荣相映;布局错落有致,高低相间,富有节奏感。字态虽有米芾奇险之气,但并无凌厉锋线,反而更熟练老辣,用笔沉稳而不失灵活,平淡天真而又畅快淋漓,颇得天人合一的境界。董其昌在《蜀素帖》题跋中认为米芾书法如“狮子搏象”,临写需“以全力赴之”,可谓是深得米芾书法的精髓。如《入境寄集贤林舍人》中“扬帆”二字丰腴而“载月”二字瘦削,对比鲜明;“远”“过”的“辶”字部分最后一笔波折起伏,深谙米芾用笔一波三折的趣味。而后一首《吴江垂虹亭作》则更多的是董其昌自己书法笔意,与米芾的原作相比,字形的结构更加舒展,谋篇布局也更为开张,“水天”二字更显董其昌正锋用笔的书写习惯,落笔沉稳,字形中正,而非米芾的奇险之态。诗册落款董其昌自书“蜀素米书为宋朝法书第一,以其潇洒秀丽,虽坡公当雁行也。”“雁行”语出《书谱》,可见董其昌对米芾的推崇犹在苏轼之上,因此这本诗册也是董其昌对他一生临习米芾书法的总结和体会。 此本诗册上有众多收藏印鉴与收藏者题跋。收藏印鉴最早的是“华亭珍赏”白文印,是清代华淞的鉴赏印。华淞,字半江,号淀山、九龙山人,江苏无锡人,是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诸生,受业于王虚舟。工篆书,兼擅治印。之后诗册由汪恭收藏,有“汪恭珍赏”朱文印。汪恭,字恭寿,号竹坪,休宁人,山水学文徵明,人物花卉翎毛俱佳。汪恭认为此为董其昌真迹。之后的收藏者是文人吴文桂,有“子华书画”朱文印。吴文桂为诗册题字,并且认为董其昌这本作品是老年时所作之精品,有“鹰隼之气”。后有其友人胡长庚题跋,并“西户”朱文印。胡长庚,字城东,安徽歙县人,道光三年进士,官礼部郎中,他亦认为此本诗册书法是董其昌晚年力作,需要长时间的观摩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怒猊渴骥之意”,这是对董其昌临米芾书法的精确描绘。根据题跋中的时间推断,胡长庚的题跋中提到于1824年在吴文桂书斋中见此诗册,因此在吴文桂之后的收藏者就应当是段晴川,其字文澜,号春湖,河南温县人。道光丁酉(1837)科拔贡,由兵部员外郎补授浙江道御史官至内阁侍读学士。段晴川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和书画鉴赏家,他对此本诗册十分珍重,在诗册上多次题跋,最早在1874年,最晚在临终的1893年,并加盖“段氏春湖珍藏之印”“ 春湖珍赏”“ 段晴川印”“ 椿寿老人”多枚鉴藏印章。段晴川认为此本诗册是董其昌八十岁所作,由颓唐之处见雄秀之气,是董其昌出入于生熟之间的妙笔。段晴川收藏有董氏数本墨迹,而独以此诗册为最晚之作,亦为绝妙之品。可见他对此诗册极为重视,认为是董其昌入化境之神作。由此可见此本诗册流传有绪,经汪恭、吴文桂和段晴川先后收藏,更显珍贵。 1632年,魏忠贤死后,董其昌第三次出仕,“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但终日面临党争宫斗,风波不断。年事已高的董其昌已是力不从心,因此就在崇祯七年,也就是此册创作的1634年,董其昌请求辞官归乡,告别仕途,并于两年后去世。环顾董其昌一生,跌宕起伏,既曾徜徉于山水之间,与文人雅士唱和,也曾于良师之侧饱览先贤遗墨,更有入朝为官教习皇子的得意之时。再品读他所临写这两首诗,意境平淡幽深,脱去尘俗,颇有超凡出世之感,体现出董其昌晚年辞官之后淡然平和的心境,既有摆脱官场是非的庆幸,又有埋首书画自娱之欢欣。因此,此本诗册无论是从书写内容或风格来看,都足以称为董书遗墨中的珍宝。
Preview:
Address:
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丁88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