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9006 16世纪 金刚瑜伽母像(卫藏)
Viewed 2363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质地:合金铜H:24.5cm
妙颜现殊胜 法身具吉祥——16世纪金刚瑜伽母像赏析藏传佛教密宗修行者对于空行母的密修法门一向极为重视,盖因空行母修法能帮助其成就乐空事业的基础,因此,空行母修法也与上师修法、本尊修法并称为密宗三根本,代表其中的事业根本。藏传佛教神灵体系中有着众多姿态各异、变化万千的空行母,如狮面空行母、金刚亥母等,而在藏传佛教众多的空行母中,金刚瑜伽母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倍受各教派尊崇的一位女性空行母。此次巨力拍卖佛教艺术专场就推出了一尊16世纪金刚瑜伽母合金铜造像,可谓此一时期后藏地区造像的代表之作。此尊造像中,金刚瑜伽母发丝梳理齐整,于额前中分,头戴五骷髅冠,佩有圆形大耳环。耳际缯带飘飘而下,写实意味浓郁。面庞丰盈圆润,眉梢上翘,三目睁视,鼻梁挺直,龇牙咧嘴,表情于寂静中透露出空行母的怖畏。上身躯体劲健匀称,形态婀娜多姿,项链、长链、臂钏、手镯等饰物一应俱全,五十人头垂搭于身前。左手高举,手中捧嘎巴拉碗,右手自然下垂,手中持钺刀,代表了藏传佛教中“方便”与“智慧”法门。腰围璎珞,左腿弓立,右腿外展,双脚踩在邪魔身上,下承仰覆莲座。莲瓣宽平素洁,刻画简约质朴。整像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有着极富艺术魅力的外在表现。其艺术风格特点鲜明突出,反映出16世纪后藏地区佛教造像的风采神韵。整像通体以合金铜铸造,这种选材特点更多出现于后藏地区,在尼泊尔木斯塘地区就保存有许多通体不鎏金的合金铜佛教造像,国内外公私收藏的部分16世纪合金铜造像也展现出这一选材特点;面部五官自然和谐,不再是尼藏风格五官集中且偏下的排布方式,身躯修长挺拔,肌体柔软生动,更为符合藏族的审美意趣,与尼藏风格的四肢粗壮、比例失衡已有了极大变化,这种变化应该受到了15世纪西藏本土艺术全面爆发的影响;莲座莲瓣宽大平缓,简约质朴,尚带有早期造像的造型特点,但瓣尖云头纹的刻画,已初具装饰化特色,反映出卫藏地区16世纪佛教造像已开始向装饰化、程式化进行转变。结合此尊造像的表现题材为金刚瑜伽母,这一题材通常与萨迦派的不共修行有关,可见,此尊造像很有来自于16世纪后藏地区的萨迦派寺院或修行者。此尊造像除了卓越的艺术表现之外,所蕴含的宗教内容也值得我们关注。在藏传佛教中,金刚瑜伽母修法最为著名的有三支传承:弥遮巴大师所传的弥遮空行母修法、因扎菩提所传的因扎空行母修法和此尊所代表的那洛巴大师所传的那洛空行母修法。那洛空行母修法始于印度大成就者那洛巴尊者,据说,大师在修习胜乐金刚法时,现见胜乐金刚的明妃,得授此法,并将其传于后世,故此称其所传为那洛空行母法门。此空行母修法,那洛巴大师并未传给当时印度极负盛名的两位印度大班智达和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玛尔巴大师,而是秘密单传给尼泊尔庞亭巴大师。随后,此法由庞亭巴大师的弟子梅久译师带入西藏,并传授给萨迦初祖贡噶宁波,由此,那洛空行母修法开始成为萨迦派不出围墙的十三金法之一。尤其是15世纪萨迦法脉形成三大密修分支后,虽然各个分支都有自己的十三金法圣尊,但他们共通的修法皆为那洛空行母修法。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得到萨迦高僧传授此法后,也视如珍宝,成为格鲁派密修僧众必修的空行母法门,足见此尊修法之珍贵殊胜。综上所述,此像铜质莹润,人物生动,刻画细腻,工艺精湛,将16世纪后藏地区造像的艺术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造像题材内容为萨迦派、格鲁派共尊的空行本尊,其修法也为两个教派极为珍贵的密教修法,宗教价值极为巨大。更兼此像出自于世界著名拍卖行佳士得拍卖的佛教艺术专场,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已经得到了世界顶级拍卖的认可,可见此尊造像之珍稀。
Preview:
2017年12月1日-2日
Address: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 千禧大酒店2层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