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175 刘国松 2015年作 行星的轨迹
Viewed 52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83×148.7cm
材质:水墨 设色 纸本 题识:款识:刘国松 二〇一五(中下);行星的轨迹2015 83.4 x 148.2 cm(画背) 艺术家钤印 著录:出版 〈艺术的原乡—刘国松莫言书画作品展〉《艺术中国》 第二期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北京 中国 2015年(图版,第52-53页) 来源 现藏者直接购自于艺术家本人 展览 2015年4月25日-5月10日「艺术的原乡—刘国松莫言书画作品展」潍坊市博物馆 潍坊 中国 此作将被收录于刘国松基金会正筹备编纂的艺术家全集。 刘国松 今年3月至11月,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举行刘国松「实验悟道」大展,正代表刘国松在水墨的创新成就,得到愈来愈多认可。 刘国松「现代水墨之父」美誉,来自于不断的创新,一方面保持与传统国画的距离,二方面将中国山水画的蕴意提升到全新境界。2015年《行星的轨迹》(Lot 175) 一作,恰是刘国松一生致力创新的代表作之一。众所周知,刘国松早在1963年,31岁的他发明了「刘国松纸」,独创「抽筋剥皮皴」将纸筋撕开,呈现白色的条状纹理,在粗棉纸上与水墨结合,山川之瑰丽以另一种全新形式出现于水墨画。刘国松寻觅在传统质材与技法上的突破,却不忘却创作的初衷,追求大自然的伟大神奇,探究宇宙生生不息的本质。 刘国松从用沙,用石膏做石膏画,再到用粗棉纸,独创刘国松纸的撕开纸筋,喷压克力颜料、贴纸…,早在半世纪前,他已经率先突破宋元明清以来的水墨画桎梏。《行星的轨迹》一作,就是刘国松最经典的太空画,结合「渍墨法」的代表精品。 「太空画」系列始于1968年。阿波罗8号从宇宙太空俯看地球的照片撼动世人,刘国松亦然,从而开启了「太空画」系列作品,最经典的符码就是月亮与地球,接着出现不同的行星与宇宙,将书画艺术的山川风景,扩大到整个宇宙。《行星的轨迹》里,看见五颗喷枪上色的黄绿色行星由左至右,由大渐小,行星的轨迹为时间的刻度上色;画面下方苍茫的山河,与上方的行星合组成广阔的天地,真正的盘谷开天辟地之感,就在这幅画徐徐展开。「时间」与「空间」两大元素都在刘国松这幅作品里,恰是艺术家理解天地的上乘之作。 《行星的轨迹》上方五颗渐变的行星,是刘国松拼贴上去的五颗黄绿色圆型;下方的山水则是以「渍墨法」于描图纸上创作而成,是刘国松80年代后期开始钻研的独创技法,墨韵于刘国松的双手律动之间,挥洒出地球的山与海,天与地的交融,这是过往传统笔墨无法达成的效果。 渍墨法是在两张纸之间上色,利用夹在纸张中间的长条状气泡,达到水面波光粼粼的效果,透过墨的渗透性,以及在纸上产生的种种自然变化,取代了传统以笔雕琢的画面,浑然天成。刘国松的渍墨法可以用于宣纸,亦可用于描图纸,产生迥异的效果。《行星的轨迹》采用描图纸,再拼贴上五个圆,以水墨山水画之姿,却与最前卫的当代创作毫不违和,融合刘国松数十年创作功力,结合了太空画与渍墨法的独创特色,正是艺术家历年的***代表作品之一。 本场另一件刘国松《新英格兰之秋》(Lot 176) 创作于1967年,是其「太空画」系列诞生的前一年。1966与67年,刘国松获美国洛克菲勒三世基金会的两年环球旅行赞助,让他有机会探访全球各地,从美术馆到各方艺术家都在基金会的安排下,让刘国松眼界大开,结交天下英豪。《新英格兰之秋》描绘英国的秋天,在20 x 50 cm尺幅,呈现树木花瓣秋意浓的景致,足见刘国松创作功底之深。 东方的水墨画,因为不写实,也不需要追求立体感, 当然也不重视面的表现和光影,而着重在点与线的关系与结合的特殊效果上。 因此,点与线的抽象性才是水墨画的传统基础。 —刘国松
Preview:
2023年4月1日-5日 上午10:00-晚上7:00
Address:
香港君悦酒店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