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4295 漢代 羽人仙界圖
Viewed 707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L:88 cm (34 5/8 in) W:51 cm (20 in) (不含框)
神仙思想是中國古代極特別的一種文化現象,它萌芽於殷周的巫鬼時期,轉型於春秋戰國的變革時期,最終形成於秦漢時期。秦始皇舉國之力對長生不老的追求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他死後,隨後的漢王朝繼承了南方的楚文化,而楚文化又帶有濃厚的巫鬼色彩,因此漢代人較之秦人更為篤信鬼神。《漢武帝內傳》記載:「上即位,好長生之術,常祭名山大澤,以求神仙。」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可以說漢朝一代,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神仙思想極為盛行,漢代的厚葬習俗也源自於此。「事死如事生」的相信死者在陰間能享受著陽間一般無二的生活。「神仙思想」與「靈魂永存」的觀念融合再一起,便誕生出一個漢代墓葬畫像、帛畫中的常見題材──「羽人」。 文獻中很早就有關於羽人的記載,《山海經·海外南經》說:「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楚辭·遠遊》:「仍羽人于丹丘兮 , 留不死之舊鄉。」洪興祖補註:「羽人,飛仙也。」 漢代的羽人常常出現在西王母仙庭中。西王母握有不死之藥,為天界女仙之首。羽人侍奉在西王母身邊,或撐舉華蓋,或手持信符,或撫琴,或吹奏。有的扶几打坐,有的高居仙山或與東王公搖搖相望,其角色形象多變,不過極有可能是西王母的接引信使。 此件漢代帛畫,描繪的眾多祥瑞圖像構築起了一幅如夢如幻的極樂世界景象。帛是一種高級絲織品,在紙張尚未發明之前,作為一種昂貴的材料用於書寫、繪畫。畫的右上部有一跪坐兔首羽人,祂手持碗缽,似在搗弄仙藥。而正中橫亙的人身蛇尾天神,最為引人注目。祂盤髮高束,寬衣廣袖,肩背出翼,一條長尾自環於周圍。關於這位天神,一說為補天造人的女媧娘娘。《通志》引《春秋世譜》記載:「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故世言女媧伏羲之妹,風姓,人首蛇身…」;一說是呼風喚雨的燭陰龍神,《淮南子》載:「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這位蛇尾天神,可能代表著天界的秩序。 畫面左邊有一神鳥,鳥首向天升騰飛起,其長長的尾羽正被蛇尾天神攀援其上,似寓意即將接引逝者升入上方的九重天界。在蛇尾天神下方還描繪一男子,手上高舉嫩葉青草,似在與後方的白鹿嬉戲玩耍。白鹿是傳說中的瑞獸,被認為是長壽的象徵。在漢畫像石中,也常可見羽人與鹿的題材。神話傳說中說鹿是天上瑤光星散開時生成的瑞獸,常與神仙、仙鶴、靈芝、松柏神樹在一起,出沒於仙山之間,保護仙草靈芝,向人間布福增壽,送人安康,為人預兆祥瑞。南極壽星的坐騎相傳就是白鹿。漢詩《長歌行》記有:「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導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畫面中有許多雲氣蒸騰,彷彿襯托出極樂世界的安樂祥和。 整幅帛畫上物象的描繪多以線描勾勒,在著色上採用平塗手法。畫面以朱紅、土紅為基調,再間以石青、白粉等色彩豐富畫面,產生了詭譎的強烈視覺效果。畫面多以柔美流暢的線條表現人物瑞獸,營造飄逸、靈動的氣氛。在構圖上打破早期呆板的對稱手法,使畫面的平衡恰到好處。 在中國古代,紙張尚未發明之前,繪畫藝術多以絲織品為媒介。不過由於絲織品極難保存,因此出土帛畫是為數不多可供研究漢代人物繪畫的實材。如在1972年中國湖南長沙發掘的馬王堆1號漢墓,其墓室中的第四層內棺上所蓋的T字型帛畫,至今仍是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生死是中國思想史上的永恆主題,透過帛畫的展現,為認識漢代思想世界提供了一幅過去不曾看到的圖景。描繪仙界正是漢代人在思想與信仰中的表達方式。作為飛仙,羽人出沒於陰陽兩界,在繪畫中引導眾生與亡魂飛昇,其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不證自明的。
Preview:
2022.6.6(一)--6.11(六) 10:00-16:00 (採預約制)
Address:
藝珍拍賣藝術空間 . 臺北市建國北路一段96號8樓之2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