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64 10-11世纪 大理金刚杵 大理 合金铜
Viewed 2580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L.18.5cm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 一个几乎与宋代相始终的地方王朝,段氏大理国“也许”从宋朝王室那里学到了文治的情愫——风花雪月的大理,人们把信仰当成生活之首要,筑寺修塔、凿龛造像、吟诗泼墨,融汇出了当时云南文化的潮流。《南诏野史》记载:“帝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并且,在大理国时期,官员都要从僧侣中选拔,而王室的成员很多人都或都曾出家为僧。据史籍记载,大理国的22位国王中,就有9位“逊位为僧”,成为中国历史和世界佛教史上一个非常奇特罕见的现象。南诏大理国这种十分崇尚佛教的遗风,一直被延续下来,影响了后面的朝代。 佛教约在唐开元二年(714)传入大理地区,在南诏王室的支持下迅速发展,成了南诏国教,出了高僧李成眉、寿海、十了等,还修建了崇圣寺。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鼎盛,寺院多达360余座,其中,无为、感通、弘圣、崇圣等名寺响誉海内外,无极、担当、虚云等一代宗师名僧更是名扬四海。 在南诏丰佑时,重用海寿大法师,法师献策,“以南诏为佛国,重修崇圣寺为护国大崇圣寺”。于是,崇圣寺香火更旺,成了著名的佛都,是国王、大臣和香客们礼佛的好去处。 到了大理国时期,佛教更加兴盛,除了密宗外,还信奉禅宗、华严宗等。佛教已成为大理国王朝用来巩固政权的工具,历代国王都争相建寺、造塔、铸佛、写经,礼佛成为朝野上下竞相仿效的时尚。从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利贞皇帝礼佛图”,可以遥见当年的情景。 元朝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记载:“此邦之人,西去天竺(印度)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成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己。”所以,大理佛国香烟萦绕,十分奇妙,大理又被称为是“妙香佛国”。 在大理国时期,全民信佛,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创造了大理国绚烂的文化。剑川石窟以雕刻的形式,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异牟寻坐朝图》《阁逻凤议政图》《地藏像》《释迦牟尼佛像》《甘露观音》《毕摩》等石雕,无不揭示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体系,也展示了当时最高的艺术创作成就。这一时期,石窟、摩崖、石刻、绘画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理挖色石窟、安宁法华寺石窟、剑川金华山摩崖造像、禄劝密达拉摩崖造像等等,都是大理国的艺术家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正是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金刚乘佛教的传播更成了主流,此五钴金刚杵即为大理国鼎盛时期的密宗法器,它是金刚乘坚不可摧之道的典型象征。佛教的金刚杵象征着绝对现实的难以捉摸、不会毁灭、不可撼动、不可改变、五形和坚固的状态,即佛性的圆满。此五股金刚杵是金刚乘佛教最常使用的形式,它有一个中轴股叉,在四大基本方位上还有四个弯曲的外股叉。四个外股叉从摩羯嘴里伸出,与中央股叉末端连为一体。在金刚杵的中心点的两侧各有三个斜向上的圆圈,这三个圆圈环围着金刚杵两个对称的莲花底座,形成珍珠项圈的样式。这三个圈象征“三门”,即,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和无愿解脱门。此金刚杵股叉向外歪曲弧度较常见略大,张力十足,为不可多得的大理国金刚乘佛教的产物。
Preview:
2017年4月21日-22日 9:00-18:00
Address:
成都仁和春天酒店·仁和厅(成都青羊区二环路西二段19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