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655 刘海粟(1896-1994) 1915年作 金陵乌龙潭 纸本 钢笔
Viewed 200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25.5×32.5cm
出版:《大共和日报》,大共和日报社,上海,1915年1月18日刊《沧海真源—刘海粟文献史料集》刘海粟美术馆、辽宁美术 出版社,沈阳,2020年11月,第86页 签名:海粟 说明 天工清新刘海粟早年的钢笔写生画刘海粟是中国近代举足轻重的美术家。1912年,由他和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后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1914至1916年,他与陈抱一、丁悚、张聿光合绘《学堂习画范本》、《铅笔集》等,影响甚广。两年后他又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本美术杂志—《美术》,建立起传播艺术思想的高地。艺术界历来对刘海粟人体写生争论关注颇多,而较少聚焦其在写生教学上的贡献。上海美专创立之初,就已设立了室内写生、野外写生、旅行写生等丰富多样的写生形式。刘海粟亲自带队,“就离校相近之风景或建筑物,实地描写,摄取自然的风光”,并常于旅行地点开成绩展览会,“以引起社会美感思想”。这一写生制度,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各美术学校的教学方式,奠定了中国近代美术教学系统化、科学化的基础。本场收录了刘海粟钢笔素描四幅,均曾发表于1915年《大共和画报》,是其早年旅行写生的有力见证。该画报为《大共和日报》附赠刊物,1912年创刊于上海,刘海粟、陈抱一、钱倜庵、沈泊尘等担任绘事。据知刘氏曾为《大共和画报》绘钢笔画多幅,含风景、动物、时事新剧等题材,多由“紫瑚”依画拟诗,本场拍卖征集的四幅作品乃万劫孑遗,填补了刘海粟艺术面貌的空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四幅画稿主题皆为江南景色。《曲水空亭》等三幅均富吴中文人雅逸之趣;《金陵乌龙潭》描绘南京乌龙潭风光,潭心中央伫立一座双层重檐六角亭,名“肥月亭”或“宛在亭”,为清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刘坤一所建,1937年,该亭被日机炸毁,近年根据图像和文艺作品重建,故此作别具历史文化意义。这些画稿均注重意境表达,在黑白的变调中,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与江南水乡清新自然的风韵相得益彰。线条使用也极富艺术特色,各种描法“应物象形”,而能有“气韵生动”之势。如细密线铺排以增强画面韵律,横纵线、粗细线交错以深化物象体积,长短线组合调和画面节奏,直线、斜线、弧线亦变化多端,欲迷人眼。在枯枝的表现上,画家用渐行渐细的线条,营造出血管延伸的效果,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表现岸边纷乱的蓬草质感时,又常出以破碎的线条,富有纯粹的形式美;画面背景点缀的飞鸟,给人静中有动的无限遐思。四幅画稿与刘氏其他作品风格不同,很可能受陈抱一等人的影响。钢笔画不似铅笔、木炭画能随时修改,它不仅需要画家先预设画面内容和布局,而且要熟练掌握钢笔笔尖和墨水的特性,十分考验绘画技巧。而刘海粟除早年在背景画传习所学习半年之外,并未进过专门美术学校,创作这批钢笔写生画时还未满二十岁,有如此艺术表现力,足见其天分之高。欣赏这批画稿,风景是其一,线条趣味是其一,画外意境又是其一,真正实现“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Preview:
2021年5月14日-16日 上午9:00-下午6:00 2021年5月17日 中午12:00-晚8:00 2021年5月18日 上午9:00-晚8:00
Address:
北京昆仑饭店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2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